热门小说推荐,《四合院:我,回溯,破案如神》是喜欢筚的露西亚创作的一部其他小说,讲述的是张建军秦淮茹之间爱恨纠缠的故事。小说精彩部分:[年代文+四合院+斗禽兽+悬疑+霸道人生]
张建军穿越1963年,成南锣鼓巷派出所民警。
现代刑警技能无用武之地,四合院禽兽横行,人人当他是异类。
他觉醒【回溯之眼】:触碰证物,直面血腥真相,但精神饱受摧残。
查粮票案揭秦淮茹伪善面具,破车间窃案揪出敌特内鬼。
傻柱杀人、易中海构陷、许大茂诬告,步步杀机。
他以伤换真,以痛破局,在扭曲时代执掌法网。
一场场逆袭打脸,撕碎虚伪,血洗冤屈。
看现代刑警如何在近未来边缘,成为四合院唯一的正义先锋!
很好。
四合院的禽兽,你们的末日,由我亲自签发。
《《四合院:我,回溯,破案如神》张建军秦淮茹全集免费在线阅读_(张建军秦淮茹)全章节免费在线阅读》精彩片段
暴富暴美,打卡处!
亦菲圆圆,打卡处!
于晏彦祖,打卡处!
帅男靓女,打卡处!
大脑暂存处!
无脑爽文,不喜勿喷!
注:故事全为杜撰,如有雷同纯属巧合。
脑袋剧痛。
张建军猛地睁开眼,喉咙里压抑着一声没喊出来的痛哼。
视线模糊,天旋地转。
他记得最后的感觉——冰冷的雨水砸在脸上,追捕的脚步声杂乱,那个连环杀手在巷口回头,枪口火光一闪,自己的眉心像是被重锤砸中……然后就是无边无际的黑暗,手里还死死攥着那本用来打发蹲守时间的《情满西合院》……可现在……他忍着炸裂般的头痛,艰难地转动脖颈,打量西周。
不是医院雪白的天花板,更没有消毒水的味道。
眼前是低矮的、泛黄的屋顶,几根老旧的房梁裸露着。
身下是硬得硌人的木板床,稍微一动就发出“吱呀”不堪重负的呻吟。
窗户是老式的木框,糊着报纸,外面天刚蒙蒙亮,透进一点灰白的光。
这是哪儿?
他撑着胳膊想坐起来,一阵剧烈的眩晕让他又跌躺回去,大口喘着气。
身上盖着的是一床厚重的、带着霉味和阳光混合味道的棉被。
他伸手摸了摸额头,没有预想中的绷带,只有皮肤下隐隐作痛的根源。
记忆混乱得像一团浆糊。
2023年……枪击……追捕……小说……他咬着牙,再次用力,终于靠着意志力坐了起来。
冷汗浸湿了内衫,贴在后背上,一片冰凉。
他低头看看自己,身上穿着一套藏蓝色的、料子粗糙的中山装,款式老掉牙了。
这绝不是他的作训服。
房间很小,泥土地面,一张破旧木桌,一个掉漆的衣柜,墙上贴着一张己经泛黄褪色的宣传画,隐约能看清“劳动最光荣”的字样。
一切都透着不对劲。
他的目光扫过桌面,一个印着红色“先进工作者”字样的白色搪瓷缸子闯入视线。
旁边散落着几张淡黄色的票据,他捏起来一看——粮票?
还有肉票?
心脏猛地一沉。
他猛地扭头看向墙壁,一张巴掌大的单页日历就钉在桌子上方的墙上。
薄薄的纸张,最上面一行清晰的黑色大字——1963!
下面的日期是:3月5日!
1963?!
开什么玩笑!
张建军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停滞了。
他下意识去摸自己贴身的口袋,那里通常放着他的警官证和……指尖触到一个冰冷坚硬的物体。
他掏了出来。
那是一枚银色的警徽,在昏暗的光线下折射出微光。
这是他2023年的警徽,背面还有他名字的拼音缩写。
这是唯一跟着他过来的,属于他那个时代的东西。
几乎是同时,他的视线落在桌脚垫着的一张报纸上。
《人民日报》,头版标题赫然是——“向雷锋同志学习”!
出版日期,1963年3月5日!
嗡!
脑子像是又被重击了一下。
现代警徽,1963年的报纸和日历……两个截然不同时代的物证,冰冷而残酷地摆在他面前。
不是梦!
不是幻觉!
他,张建军,2023年的刑警,在追捕中枪后,真的来到了这个1963年!
一股巨大的荒谬感和孤立无援的恐慌瞬间攫住了他。
他用力攥紧了那枚警徽,棱角刺痛掌心,才让他勉强保持着一丝清醒。
他娘的,这算怎么回事?
穿越?
重生?
他以前只在队里年轻小伙看的网络小说里见过这词儿!
他深吸一口气,强迫自己冷静。
恐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,他是刑警,分析情况,寻找线索是本能。
床头放着一本薄薄的、红色封皮的工作证。
他拿起来翻开,里面写着他的名字——张建军,职务:南锣鼓巷派出所民警。
旁边还有一张手写的介绍信,内容大致是调任他来此工作。
所以,在这个1963年,他顶替了一个同名同姓的人?
成了这里的一个片儿警?
没有高科技,没有DNA数据库,没有天网监控,甚至连配枪都可能是个老古董……他要在这个完全陌生的时代,以一个陌生的身份活下去?
孤独感像潮水般涌来,将他淹没。
熟悉的战友、现代化的警队、快捷的生活……全都没了。
就剩他一个。
他闭上眼,深呼吸,再睁开时,眼底的迷茫和震惊被强行压下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属于猎手的警惕和坚毅。
不管怎么样,他还活着。
活着,就得往前走。
就在这时,窗外隐隐约约传来了说话声,是两个女人。
“秦姐,你家粮票够吗?
这月定量又减了。”
一个声音带着点忧愁。
紧接着,另一个女声叹了口气,声音温软些,却透着疲惫:“唉,三个孩子吃饭,半大小子吃穷老子,哪够啊……全靠街坊邻居帮衬着点呗。”
秦姐?
粮票?
定量?
张建军浑身一震,《情满西合院》里的情节瞬间闪过脑海。
但他立刻甩开了这个念头——不,这不是书!
这是真实的1963年,是南锣鼓巷,窗外是活生生的人,在为最基本的吃食发愁。
他猛地从床上站起,虽然身体还有些虚浮,但脚步坚定。
他走到那扇糊着报纸的木窗边,透过破损的报纸缝隙,向外望去。
灰墙灰瓦的院落,狭窄的胡同,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。
他攥紧了口袋里的那枚警徽,冰冷的触感让他无比清醒。